开放期刊系统

华兹华斯与胡适在文学革命观念上的比较研究

林 杜(云南师范大学,中国)
鑫 杜(昆明市西山长水实验中学,中国)
于人 唐(云南师范大学,中国)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与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的文学革命观念,探讨两者在挑战传统、回归真实、拥抱大众等方面的共性,以及因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差异形成的不同主张。研究发现,华兹华斯的诗学革命以自然为救赎之道,试图通过情感净化与语言返璞对抗工业文明的异化;胡适的文体革命则以启蒙为终极目标,将白话文运动转化为思想解放与社会动员的工具。二者的异同反映了文学在不同社会变革期对人性、自然与现实的多元探索,为理解文学现代化路径提供了重要视角。

关键词

文学革命;比较研究;华兹华斯;胡适

全文:

PDF

参考

张璐.从《抒情歌谣集序言》看华兹华斯的创作主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5):39-39.DOI:10.3969/j.issn.1671-0703.2010.05.025.

童龙超.赵元任与五四新诗运动的发生[J].文艺争鸣,2017(9):24-30.

黄维樑.五四新诗所受的英美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5):27-40.

王光和."自然的音节"与"散文的语言"——略论华兹华斯对胡适白话诗理论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62-66.DOI:10.3969/j.issn.1671-394X.2011.04.012.

王颖,刘伟.华兹华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J].时代文学,2010(12):43-44.DOI:10.3969/j.issn.1005-4677.2010.12.023.

王春.华兹华斯诗歌语言的创新性[J].外语教学,2004,25(1):92-95.DOI:10.3969/j.issn.1000-5544.2004.01.022.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胡适文学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

苏宝英.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语言风格——以《咏水仙》为例[J].语文建设,2016(11):85-86.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6.11.046.

周昱彤.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J].文化学刊,2022(1):158-161.

夏晓虹.胡适与梁启超的白话文学因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5):504-508. DOI:10.3969/j.issn.1001-2435.2006.05.002.

李悦.胡适早期白话诗的传承与变革[J].嘉应学院学报,2011,29(6):62-66.DOI:10.3969/j.issn.1006-642X.2011.06.013.

李秀莲.华兹华斯自然诗哲学思想初探[J]. 外国文学研究,1993(3):54-59.

庄森.胡适的文学进化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4-81.DOI:10.3969/j.issn.1000-5455.2005.05.012.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0.DOI:10.7666/d.y360673.



DOI: http://dx.doi.org/10.12345/cai.v4i3.2444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 :+65-62233778 QQ:2249355960 :contact@s-p.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