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电影中的大小传统——基于早期中国社会文化的电影类型考察
摘要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已逾百年,从早期电影的商业体系到符合市民趣味的现代都市伦理剧,从充满革命意味的战时电影再到建国后不同时期的电影类型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思潮的变迁。按照雷德·菲尔德关于社会文化大小传统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从早期电影开始走上民族主义的道路之后,中国电影当中同样具备了大小传统的文化含义,同精英主义文化与民间文化相对应的,是中国电影的官方意识形态话语和民间话语的相互对应。如果说中国电影大传统来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沿袭下来的精英主义文化,那么中国电影当中的小传统,则是早期市民通俗剧当中所流传下来的民间通俗文化。两种文化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和彼此共生的状态。由此所带来的是中国电影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文化的流动和变迁,及同样基于这样的文化变迁所产生的早期中国电影的大类型和小类型。
关键词
中国电影;电影文化;传统;中国电影类型
全文:
PDF参考
(战国)荀况.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叶舒宪.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J].传承,2012(17):42-44.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汪方华.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现代性特征[J].电影艺术,
(6):65-68.
刘璐.《歌谣周刊》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0.
赵志毅,陈晓红.歌谣运动对南通地方革命的影响——兼述《歌谣》周刊的历史功绩(提要)中国俗文学七十年——“纪念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创刊七十周年暨俗文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8.
李亦园.从民间文化看文化中国[J].中国文化,1994(2):83-89.
DOI: http://dx.doi.org/10.12345/cai.v2i2.1305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