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理论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路径思考——以桐庐为例
摘要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研究以场景理论为理论工具,以场景的客观构成和主观认识体系为分析框架开展质性研究。通过对桐庐建设实践为观察样本,本研究认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在客观构成上统筹多方力量、优化资源分配,做好人才引育、增强主体力量,完善机制构建、形成长效机制;在主观认识体系上应突显“真”“善”“美”的品格,打造独具特色的、群众喜爱的、具有现实效用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场景理论;乡村振兴
全文:
PDF (English)参考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间: 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一个分析视角[J].天府新论,2005(4):88-92.
陈波,李婷婷.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再造: 理论与模式构建[J].艺术百家,2015,31(6):64-71+112.
特里·N·克拉克,李鹭.场景理论的概念与分析: 多国研究对中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7,38(1):34-35.
吴军.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 场景理论述评[J].社会学评论,2014,2(2):90-95.
陈波,丁程.中国农村居民文化参与分析与评价: 基于场景理论的方法[J].江汉论坛,2018(7):103-104.
DOI: http://dx.doi.org/10.12345/cai.v3i1.1553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