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非遗文化在虚拟数字人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骁潇 李(成都工业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中国)

摘要

随着数字人由网络、视频、虚拟设备、自媒体等多种信息方式走入日常人们的生活中,其伴随着技术革新,融合利用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传感器等技术,针对普通民众的言行爱好、语言、互动习惯,通过模型计算、数据处理,让各个模块交互组合,制作出满足人们对形象视觉、生活行为、美好精神追求的交互体验。同时,虚拟数字人的塑造不仅需要模仿人类的行为、外观和动作,更加需要其具备拟人共情的形态特质,这必然需要文化的加持。而非遗文化正被国家大力推广以及保护,其文化的特质,能为现代数字虚拟角色带来具有的生活化的行为方式,使其成为贴近民众生活的角色智慧体,从而促进数字人竞争力的提升,达成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并加速数字虚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字虚拟角色;数字人;非遗文化;驱动;发展

全文:

PDF

参考

谢新洲,曾妮.机遇与挑战:虚拟数字人在传媒业的应用和未来发展[J].青年记者,2024(4):73-77+93.

李怡庆,李卫东.虚拟数字人:万物互联网的新物种[J].融媒,2024(4):17-21.

向子旭.国风虚拟数字人赋能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路径研究[J].北京文化创意,2024(1):20-25.

殷硕函.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动态性保护[J].艺术市场,2023(4):92-95.

常宏.虚拟数字人在非遗传承发展中的应用[J].人民论坛,2024(2):103-105.

张玉洁,袁汝婷,林建杰.跨越2000余年!AI重现“东方睡美人”辛追夫人[N].新华每日电讯,2024-05-18(004).

谢新洲,曾妮.机遇与挑战:虚拟数字人在传媒业的应用和未来发展[J].青年记者,2024(4):73-77+93.

喻国明,兰美娜,李玮.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J].新闻与写作,2017(3):41-45.



DOI: http://dx.doi.org/10.12345/cai.v3i8.2015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 :+65-62233778 QQ:2249355960 :contact@s-p.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