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摘要
浙江大运河文化带承载着千年历史脉络与多元文化价值,其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系统分析浙江段运河沿线文物古迹分布特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剖析当前保护工作面临的城市建设压力、管理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基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传承创新”原则,构建包含法律法规保障、数字科技赋能、动态调整策略、文旅深度融合、旅游带动保护与历史城区整体守护在内的多维保护框架。通过探索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为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文物保护;活态传承
全文:
PDF参考
刘月娥,侯鑫莹,郭雅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实践——以京杭大运河保护和城市升级改造中的文物保护为例[J].人民检察,2023,(S2):85-86.
叶凯.从“文化遗产”和“文物”的区别谈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以余姚为例[J].中国港口,2022,(S1):94-102.
杨长海.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研究——以南浔古镇为例[J].江南论坛,2021,(03):52-53.
杨勤亮.扬州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古镇保护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21.
邵波,钱升华.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0-17.
DOI: http://dx.doi.org/10.12345/cai.v4i4.2608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