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应用情况发展浅析
摘要
公共选择理论中假设个人是带有私欲和功利主义色彩的个人,而社会组织也并非是先前单纯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的组织,而是个人利益的集合体。为此,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就极易产生囚徒困境和搭便车现象,使帕累托效率降低。公共选择理论力求在规模报酬不变,即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自愿提供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聚焦于投票行为和规则以及社会福祉函数。对政治行为、选民行为,甚至是偏好显示机制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选择理论;政治市场;理性经济人
全文:
PDF参考
任恒.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思想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余燕,刘书明.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及反思[J].中国集体经济,2020(10):70-71.
孟令光.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民主选举与贤能政治[J].社会科学前沿,2020,9(3):319-324.
张国军.选举民主的困境及其超越[D].天津:南开大学,2013.
杨文杰,宋凤轩,李林,等.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韩宝徽.《公共选择理论》书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 (11):182-183.
刘青.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寻租行为探析——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43-45.
贺卫.寻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1998.
杨茗驰.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腐败成因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26-27.
DOI: http://dx.doi.org/10.12345/cjygl.v6i1.998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