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曹操诗歌中的悲情色彩

雪晴 罗(常德市第六中学,中国)

摘要

建安诗歌最为明显的美学特征就是以悲为美,曹操诗歌中所具有的悲情色彩更是不容忽视,这体现在他诗歌中哀民生多艰的悲悯、发慷慨意气的悲壮、叹人生易逝的悲凉中。曹操诗歌虽然具有鲜明的个性,诗风多雄浑豪放,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他的雄才大略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但是具有这样的悲情色彩也是不置可否,这种悲情色彩能不流于靡弱,而他在广阔的社会画面中展现的是一代霸主的英雄情怀。了解他诗歌中的这种“悲情”色彩,有助于让我们了解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与文化。

关键词

诗歌;感情色彩;见解

全文:

PDF

参考

聂石樵.魏晋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陈贻焮.论诗杂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刘桂荣.徐复观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晋]陈寿.三国志[M].宋·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59.

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清]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63.

黄节.汉魏六朝诗六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叶嘉莹.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郭建勋.论建安骚体文学的转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0-66.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李玉英.曹操诗歌之悲情探源[J].宜宾学院学报,2007(2):20-22.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DOI: http://dx.doi.org/10.12345/whyscx.v7i2.1732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4 雪晴 罗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
  • :+65-62233778 QQ:2249355960 :contact@s-p.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