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风骨论:气势与情感的融合
摘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由南朝文学家刘勰所著,“意象”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重要的思想交结点。刘勰在审美意义上首次抓住“意象”这个“文之枢纽”点,并提出“窥意象而运斤”的创作论命题,指认其“神”与“物”“心”与“物”“情”与“物”或“目”与“心”等彼此应对而显、互动生成的审美意涵。其中“风骨”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文学作品中气势与情感的融合,认为这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论文旨在探讨《文心雕龙》中“风骨”论的内涵,分析其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借鉴和运用这一理论。
关键词
《文心雕龙》;风骨论;气势;情感;融合
全文:
PDF参考
刘妍辛.嵌《文心雕龙·风骨》入《文心雕龙·情采》[J].汉字文化,2024(15):49-51.
于颢如.试论《文心雕龙》风骨篇艺术内蕴[J].作家天地,2024(4):13-15.
王菲.《文心雕龙》风骨论内涵再探[J].中原文学,2024(5):49-51.
DOI: http://dx.doi.org/10.12345/whyscx.v7i6.2233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