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对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及实践路径
摘要
2017年8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和支持各地戏曲进校园的工作。但是,由于戏曲自身存在练习时间长、学习困难、唱腔及语言晦涩难懂等问题,其发展陷入困境,成为我国重点抢救和保护项目。“戏曲进校园”是传承发展戏曲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人文情怀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了解和学习。戏曲走进校园,不仅有利于普及中华戏曲文化,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然而,目前“戏曲进校园”活动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戏曲文化在中学生中传承发展。
关键词
“戏曲进校园”文化自信中学生实践路径
全文:
PDF参考
郑敬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N].光明日报,2023.10.18(06)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17)
杨丹董甘泊张广浩.“戏曲进校园”对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启发[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20-23
朱雯笛.中小学“戏曲进校园”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7):62-64
徐燕.黄梅戏走进高校困境刍议[J].戏曲之家,2021(26):20-23
付桂生.文化自信视域下戏曲校园美育价值与时代意义[J].齐鲁艺苑,2023(05)
蒋金锵.文化自信:中国自信的本质[N].光明日报,2016.10.26(13)
邹广文王毅.文化自信的三重内涵[N].光明日报,2018.01.12(06)
DOI: http://dx.doi.org/10.12345/whyscx.v8i2.2545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