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微信社交互助行为认知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互联网新兴媒介而成长的一代,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媒介接触方式赋予了其与众不同的性格习惯与社交形式,也常被贴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集体主义缺失的标签,为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论文致力于研究当下大学生在微信社交过程中,是如何看待群体交往过程中的互助互惠行为等道德品质,以及促成线上社交互助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动机因子。研究发现,求助信息的性质、求助与施助的关系取向、互助行为中成本与收获的权衡以及群体压力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微信社交互助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微信社交;互助;动机;影响因素
全文:
PDF参考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丁元竹.超越现实与虚拟:网络环境下的新社会形态及其治理研究——以微信读书社群为例[J].电子政务,2022(4):29-40.
佐斌.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其测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74-80.
滕国鹏,张青杨.虚拟社区感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5):727-733.
Organ, D W, Konovsky M. Cognitive versus affective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9,74(1):157-164.
梅洁,柯增金,杨新国.网络自我呈现与积极互惠行为的关系: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2(3):255-261.
DOI: http://dx.doi.org/10.12345/xdjyjz.v2i2.1677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