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逆全球化”解析
摘要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世界性、日益虚拟化的金融资本发展形态、国际分工不均衡诸要素相互作用是“逆全球化”的成因;劳动-资本对抗性决定了逆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实质,资产阶级的阶级狭隘性形塑了逆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本质。资本增值的空间转移是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全球化危机的措施,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构想,增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自信,提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内核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逆全球化;中国社会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文:
PDF参考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7页
房宁、涂锋.当前西方民粹主义辨析:兴起、影响与实质[J].探索,2018(6):66-71.
[英]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M].初立忠、沈晓雷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95页、第94页
[英]大卫·哈维.正义、自然和差异国2[M].胡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77页
中共中央研究室.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426页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页
DOI: http://dx.doi.org/10.12345/xdjyjz.v3i7.2507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